
從小就熱愛騎單車的黃靖容,14歲那年因骨癌,失去了她的右腳,但樂觀的她沒被擊倒,反而更加投入自由車運動。如今,她有望代表台灣騎進倫敦殘障奧運,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參加殘障奧運的自由車選手。
現年37歲的黃靖容,目前旅居澳洲,還是名急診醫生,她出生於高雄,2歲就隨父親黃世輝前往新加坡,大學再到澳洲求學,之後就在澳洲定居。她雖然因骨癌截肢,但她沒有放棄自己,更在2009年開始接受專業訓練,原本只是為了身體健康,但表現越來越好,還在去年9月的世界錦標賽公路賽拿下第4名,也讓她興起挑戰殘奧的念頭,還獲得工作醫院的全力支持。
透過台灣殘障運動總會與自由車協會的努力,黃靖容取得代表台灣出賽的資格。黃世輝表示,4月9日將會決定女兒能否出征倫敦,就算積分不足,以外卡參賽的機會也很高。
黃靖容本次返台,除了處理參加倫敦殘奧事宜,還把握機會觀摩環台賽,每一站都全程觀戰的她,還趁機試騎比賽路線,她笑著說:「能觀賽很興奮,如果今年真能參加殘奧,希望能站上頒獎台。」
右腳骨癌裝義肢-黃靖容 單腿騎上角板山
自由車環台賽的各國好手衝上桃園角板山並不稀奇,37歲的澳洲台裔女騎士黃靖容騎上角板山就不容易了,她因骨癌截斷右腳,雖然裝有義肢卻不易施力,她騎上角板山是靠1條腿的力量!
黃靖容是活潑、愛騎車的女孩,老天卻跟她開玩笑,原是壁球校隊的她在14歲診斷出罹骨癌,從新加坡回台截肢,自行車運動一擱就是19年,期間她在澳洲完成大學,並且進入醫院擔任急診部醫生,幫人解決問題。
09年她又開始騎車,而且遇上車友介紹的教練,經過集訓,教練評估她有參加比賽的實力,因而開啟黃靖容進入自由車比賽的領域,她陸續獲得2011世界殘障自行車公路賽殿軍、2012亞洲殘障自行車公路賽季軍。
騎出自信與興趣的黃靖容打算加入中華隊參賽今年倫敦殘障奧運,她擅長公路賽與公路計時賽,可是她只用1隻腳出賽,黃靖容說:「我是從右大腿截肢,裝有義肢,但不能施力,還是靠1隻腳騎車。」
黃靖容雖在台灣失去1條腿,可是當時醫生告訴她仍可以運動,沒想到,最後竟能參加殘障奧運,這要歸功於年輕訓練出來的堅強意志力,因為她遠離新加坡的父母親,一個人靠1隻腳跑到澳洲求學,學習獨立。
她所服務的澳洲醫院也支持她追求奧運的目標,黃靖容說:「我很享受站上頒獎台的感覺!」黃靖容將成為第一位殘障奧運中華隊的自由車公路賽選手。
今年環台賽有位特別的忠實女粉絲,就是來自澳洲的37歲肢障車 手黃靖容(圖右),由於14歲罹患骨癌手術切掉右腳,但靖容並沒 有自暴自棄,不僅成為醫師,還準備今年倫敦殘障奧運成為我國 首位自由車國手,雖然只用左腳騎車,但她說:「騎車後讓我變 瘦也變不易感冒,參加奧運正是我的夢想!」
帕運會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英語:Paralympic Games,中國大陸、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稱作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帕運會、帕運、帕奧,是一項為身心障礙者而舉辦的綜合型國際體育賽事,由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IPC)主辦。參賽者包括移動障礙、截肢、失明、腦性麻痺等帶有身心障礙的運動員。1960年起開始舉辦夏季帕運、1976年開始舉辦冬季帕運,兩者的舉辦時程分別於1988年及1992年起與奧林匹克運動會同步,包括在同一個主辦城市以及在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後的一個月內舉行。
1985年,國際奧委會(IOC)正式批准使用「Paralympic」作為賽事名稱。 同時,由於本次賽事已有下半身不遂以外的身障者參加,賽事名稱的含義重新詮釋為「希臘語的Para(在⋯⋯旁邊,英語「平行」的語源)加上Olympic」[4],乃平行於奧運的「另一個奧運」[5]。隨之,「Paralympic」成為1988年漢城帕運的正式名稱,1960年羅馬(第一屆)以後的賽事亦溯及以「Paralympic」表示。
中文方面,僅有台灣將Paralympic以音譯譯作「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其他地區皆稱「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其中,台灣原將Paralympic稱作「殘障奧運」,後來在身心障礙者與社會各界的呼籲下,於2004年改以音譯稱作「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以顧及身心障礙者感受[6]。
回到上一頁